18730257956 发表于 2019-8-19 21:58:49

其实,人本该是孤独的积极悲观主义者

积极却是悲观主义的人,乍一看,有些矛盾,但并不是。人性是的复杂,所以我们在分析一个人的时候,不该仅仅只是贴一个标签,譬如:他是一个内向的人,他是一个活泼的人,她是一个热情大方、善于交流的人,她是一个高贵冷艳、难于相处的人等等。对于贴标签式的评价别人,我一直不赞同,因为人性的复杂,不是一两个词语可以概括。一个人在社会上会有很多的角色,而这不同的角色要求一个人要从不同的立场来演好自己的这场人生大戏。或许,她在职场励志剧中是一个工作狂,对下属严厉,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女强人。但同时,她很可能是一个温柔贤惠,能够负责好一家老小的日常生活,相夫教子的妻子、母亲。当然,很多的人是没有办法在不同的角色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的,他们大多忘记了自己所处的不同环境,忘记了转变,或许这样的人就是所谓的简单直率,但我并觉得这样是一种成熟的表现。能够在不同环境中适应良好,并且记住自己角色的人,就是积极的悲观主义者。对生活、对人都是以积极地态度来面对,但并不是一个只知道享受物质生活,忽略丰富自身灵魂的人。就像叔本华说的那样“一个人的内心愈为充实,对他人的需求就愈少。”我们这个社会的群体事件实在是层出不穷,处理事件询问动机的时候,最常听到的是,没有为什么啊,就是义气啊,就是看到大家都这么干啊。这些让人无力吐槽的原因就是这样促使这群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没有自己的思考,就一哄而上。《乌合之众》里说的没错,文明是少数人创造的,而所谓的集体,一群人,更多的是破坏文明的人。因为,他们从来都是看起来热情高涨,被有心人洗脑的特别乐观,在有组织的指挥下,群起而攻之,不得不说这时候集体的力量真是发挥的淋漓尽致。积极的悲观主义者足够理智,他们在这个信息爆炸,有些混乱的社会能保持足够的清醒,足够的思想独立。甚至可以说,他们就像是超然世外,静静地观察这世界每时每刻发生的事件。但他们不同于沉默的大多数,不同于鲁迅先生笔下的冷眼看客。对于对的事情,他们摇鼓呐喊、冲锋陷阵,对于错误的事情,他们有勇气说不,绝不同流合污。也正是由于悲观主义的特质,他们对于每件事都不会盲目乐观,他们会做好面对失败的充分准备,把每件最糟糕的结果都考虑在内,在真正面对的时候,做到真正的从容不迫。反观另外一群人,对于一件事情,从来不会准备第二套方案,从来都会说:“应该没问题的吧”明明不确定,却总是无动于衷,等到事情真正的发生,手忙脚乱的匆忙应对,往往只会惨淡收场。在这片土地土生土长的我们或多或少都曾听到过一些特别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这些故事,仔细一听,毫无逻辑,完全是为了说理而说理,就像现在的鸡汤文、成功学一类的书。只是为了煽情、加大艺术效果,用的夸张毫无人性,这大大破坏了一个人逻辑思维的建设,也无怪乎社会上如此多的奇葩事件,因为你根本无法理解,是什么样的理由让这些人去做那样的事情。可怕的是,一旦一个人思维固定之后,是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的,和这样的人交流,分分钟逼死本就是悲观主义者的人,而作为积极的悲观主义者只能淡淡笑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来缓和气氛。人,生来就注定是悲观的,因为,在这人生路漫漫,大家都是奔着死亡的大道而去,或早或晚罢了。积极的去面对人生的过程,这是必然的,趋利避害没有错。可是,作为一个人,首先要想到的不是口头上的“大义”,而是落到实际的行为;不是对于同类的恶意八卦,而是在充分了解别人的情况下,选择伤害最小的方式去提醒对方;不是盲目从众无视社会规则,破坏最基本的底线,而是理智思考事件的可行性,再进行行动策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其实,人本该是孤独的积极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