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饮食] 茵栀黄治疗黄疸的残忍真相!看完以后,你还敢给宝宝用吗?

[复制链接]
查看: 2558|回复: 0
施贝安2020

199

主题

199

帖子

100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03
发表于 2022-11-19 16: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疸是宝宝出生后,父母面对的一个比较担心的问题。据了解,茵栀黄类药品作为治疗黄疸以及急、慢性肝炎患者的药,一直备受青睐,一度被称为“退黄神药”。


但由于其不良反应反映在新生儿“退黄”时频发,围绕在这种药品上的争议也一直不断。

茵栀黄退黄早就该被淘汰了

只要发现孩子黄疸指数高,多数都会用这种药。但实际上,茵栀黄退黄存在风险。

1、2016年国家禁止婴幼儿使用茵栀黄注射液

因其曾致新生儿死亡的案例,2016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公告,明确指出新生儿、婴幼儿(三岁以内)禁止使用茵栀黄注射液。


栀黄注射液方出茵陈蒿汤,是一种中药合剂,主要由茵陈、栀子、大黄(或黄芩)和金银花提取物组成,一直被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

注射了茵栀黄之后,容易引起胃肠道出血、肾功能异常的不良反应。

在CFDA发布公告后,著名药师冀连梅也在其新浪微博中发文表示,茵栀黄市场每年都有几亿元的人民币,其中很多是新生儿消费的,而CFDA此举是在保护宝宝免受不必要的伤害。

2、2017年修订茵栀黄口服制剂说明书

注射液不能用,那口服呢?

2017年,CFDA重新发布了修订茵栀黄口服制剂说明书的公告,其中明确强调了口服茵栀后会出现腹泻、呕吐和皮疹等不良反应。


据悉,茵栀黄口服制剂共有10个批次的药品,包括口服液、片剂、软胶囊、泡腾片等。

为什么要重新修订?因为茵栀黄中的茵陈就是一味泻药,使用茵栀黄的宝宝,大多伴随着腹泻。让孩子多排便,将多余的胆红素排出体外黄疸自然就退了。

新生儿肠道功能发育不全,如果出现腹泻,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而长时间的腹泻,容易继发乳糖不耐受,这对还在喝奶的孩子来说,在营养吸收上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宝宝皮肤娇嫩,腹泻还很容易引起尿布疹,严重的尿布疹还会感染,引起更严重的问题。


所以,相对而言,茵栀黄口服液副作用少且耐受性较好,但仍有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甚至药物性肝炎的报道。

所以中规中矩的提示是:不建议儿童轻易使用。

黄疸只是一种生理表征,大部分可自愈

黄疸是由于胆红素生成过多及新生儿肝脏代谢胆红素能力低下引起的,这是正常发育过程的现象,大约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会出现黄疸。

新生儿黄疸,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其中绝大部分是生理性的,少部分是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不迟于生后14天完全消退。

病理性黄疸一般出现的时间非常早,而且生后一两天之内就会出现,一旦出现加重迅速,消退就会经常比较晚,有的时候两三周一个多月都消退不了。

尽管严重的黄疸会对宝宝造成伤害,可以引起胆红素脑病,但大部分的生理性黄疸并不严重,对身体也不会造成伤害,只要及时发现和处理,宝宝都能健康成长,较少留下可怕的后遗症。

想尽早退黄,这样做!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益生菌来改善孩子黄疸情况。纽乐曼动物双歧杆菌Bb-12对黄疸的恢复是有一定的帮助,主要是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促进胆红素排泄。


Bb-12活着进入人体肠道内,通过其生长及各种代谢作用促进肠内细菌群的正常化,抑制肠内腐败物质产生,保持肠道机能的正常。对肠绞痛、腹泻等都有治疗及预防作用。

胆红素的代谢经肠肝循环,但新生儿的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是很弱的。补充纽乐曼动物双歧杆菌Bb-12让益生菌尽快在肠道中占位,抑制致病微生物,帮助肠蠕动,增加胆红素排泄,缩短黄疸天数,有效治疗黄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