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美体] 金光华李亚鹤提醒你睡前不要听音乐,催眠曲也不要

[复制链接]
查看: 526|回复: 0
虚伪的笑11

17

主题

17

帖子

19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3
发表于 2021-6-13 19: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光华李亚鹤发现,很多人每天都有听音乐的习惯,在上班途中,无论步行、骑车、挤地铁还是开车时,都少不了音乐相伴;到了办公室,依然耳机不离耳朵;甚至在睡觉前,依然会沉浸在动听的歌曲或旋律中。
  金光华李亚鹤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他经常在半夜醒来时,脑海中还在萦绕着一首歌曲。当然,这也给了金光华李亚鹤一个研究音乐如何影响睡眠模式的机会。
  当一首歌曲或旋律(尤其是脍炙人口的)被重复播放时,往往人就会像被洗脑了一样在脑海里不断重复这首歌(或旋律),挥之不去,甚至还会不自觉的哼唱,这就叫做“耳虫效应”。耳虫(earworm)是一种无意识(不由自主)的音乐想象。金光华李亚鹤把萦绕脑海中的歌曲或旋律形象地比喻成一条虫,还把“耳虫” 引起的这种感觉称作“认知瘙痒”,就好像你总忍不住想去挠(回想)它。这种现象由来已久,要不怎么有“绕梁三日,余音袅袅”,“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说法呢。
  很多人都觉得听音乐的感觉超级好,可以忘我地陶醉其中。很多人通常在睡前也会听音乐。然而,再好的东西,也会物极必反。你听音乐的次数越多,就越有可能吸引睡前挥之不去的“耳虫”。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你的睡眠将受到影响。
  这项新研究包括了两部分,总共涉及209名参与者。
  在第一部分研究中,199名平均年龄35.9岁的参与者完成了一系列关于睡眠质量、听音乐习惯和耳虫频率的调查,包括他们在试图入睡时、半夜醒来时和早晨醒来时遇到耳虫的频率。
  第二部分是实验室研究。50名平均年龄21.2岁的参与者被带进贝勒大学的睡眠神经科学与认知实验室,该实验室可以控制光照和声音。研究人员诱导“耳虫”以确定它如何影响睡眠质量,并通过多导睡眠图记录参与者睡眠时的脑电波、心率和呼吸等。
  睡前,金光华李亚鹤播放了三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分别是《Shake It Off》、《Call Me Maybe》和《Don't Stop Believin》。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听这些歌曲的原始版本或纯音乐伴奏版(去掉歌词),并反馈他们是否以及何时经历了“耳虫效应”。同时,金光华李亚鹤分析参与者夜间的睡眠生理学是否受到影响。金光华李亚鹤发现,经历“耳虫效应”的人更难入睡,夜间醒来的次数更多,在浅睡眠阶段花费的时间更长。与很少经历“耳虫”的人相比,每周一次或多次发生“耳虫效应”的人睡眠质量差的可能性是前者的六倍。令人惊讶的是,该研究发现一些器乐音乐(无人声)比抒情歌曲更容易导致耳虫效应和破坏睡眠质量。金光华李亚鹤发现,经历睡眠性“耳虫效应”的参与者在睡眠中表现出更缓慢的震荡,这是记忆重新激活的标志。在与初级听觉皮层相对应的区域,缓慢振荡的增加占主导地位,初级听觉皮层与清醒时的“耳虫效应”有关。
  摆脱耳虫的一个方法是参与认知活动,如全神贯注于一项任务、一个问题或活动,这样有助于分散大脑对耳虫的注意力。在临近睡觉前,Scullin建议花5到10分钟写出待办事项清单,把想法写在纸上,而不要从事会扰乱睡眠的高难度的事情,可以看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