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卵移植] 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女性初婚年龄大幅提高,生娃也将不断

[复制链接]
查看: 942|回复: 0
一个超级奶爸

263

主题

264

帖子

12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04
发表于 2018-12-1 17: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据市妇联最新公布的“改革开放40年上海女性发展调研报告”显示,女性初婚初育的年龄大幅提高,二孩政策实施后,用人单位在用工选择上的隐性歧视加重。

未婚女青年比例攀升
与全国相比,上海男女的初婚年龄提高速度高于全国水平,且女性初婚年龄的提高幅度高于男性。
截至2015年,上海男女的平均初婚年龄分别为30.3岁和28.4岁,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5.0岁和5.4岁,比2010年分别提高了1.5岁和1.9岁。2015年,上海女性的初育年龄为29.0岁,已经高于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与欧盟平均水平持平。
比较2005年和2015年的有配偶人口比例可知,女性有配偶的比例在各年龄段都有下降,且在25-29岁年龄组降幅达11.5%,30-34岁年龄组降幅也达7.6%。也就是说,在过去10年中,男性青年的婚姻状况变化不大,而女性青年的婚姻状况发生显著变化。

图说:上海女性初育年龄及国际比较(上海为2015年数据,其他国家数据都是2014年数据)。
职场“天花板现象”未见改善
上海女性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使她们有了更加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从1982年到2015年,在全体女性就业人口中,从事各类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三个职业的比例,分别上升了2.7%、12%和8.5%,无论是绝对数还是增长幅度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尽管女性的职业层次有了较大提升,但男女在各类职业中的构成比例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在高层级职业之中,2015年负责人中女性比例仅占29.1%,而男性占70.9%。在同一个职业中,层级越高的职位,女性比例也越低。2015年的数据显示,女性在专业技术人员中的比例已超过男性,占到了51.9%,但以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为多。职业阶层越高,女性人才越少的“天花板”现象在过去几十年中未发生明显改变。
赞同“妇女回家”不降反升
女性在经济、教育中社会地位的提升,并未显著改善其家务劳动的分担,女性承担着工作和家务的双重负担。
比较三次妇女地位调查数据可知,对于“男人应以社会为主,女人应以家庭为主”的观念,不仅男性在1990-2010年期间赞同率上升,女性的赞同度也上升。表示“很不同意”的比例大大降低,女性从1990年的45.2%,到2000年下降了24.5个百分点,2010年再降5.2个百分点。与此相对,表示“非常同意”的百分比却从1990年的2.6%上升到2010年的7.2%。
“二孩政策”实施后隐性歧视加重
自“十三五”以来,上海女性总体就业形势稳定,城镇女性从业人员比重基本保持在40%左右,但很不平衡。最新的分区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总体城镇女性就业率为40.3%,但有9个区该比重未达40%,其中最低仅为26.5%。调查者分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育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加重了女性的家庭角色属性。用人单位在用工选择上的隐性歧视加重,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面临新的挑战。
这份调研数据让很多人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女性的自我觉醒意识特别强烈,学历水平也不断提高,因此她们在选择配偶和结婚年龄上都普遍延后,但是生育的重任让她们很多人最终还是回归至家庭。

数据显示“赞同妇女回家”的人越来越多,究其根本还是因为生育和教育问题,女性在人类生育繁衍的事业上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晚婚使其生育的年龄也在不断延后,如果在个人事业上继续拼搏,最终导致的结果可能就是女性最终错过了最佳的生育年龄。
生殖专家介绍说,多数女性在18岁时性发育基本成熟,能受孕、分娩,但完全发育成熟要到23岁以后。如果仅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一般业内比较公认的最佳生育年龄是,女性25-29岁,男性25~35岁。
这个年龄阶段机体的免疫力和适应能力均较强,骨盆韧带肌肉组织弹性和扩展度较强,生殖功能最旺盛,卵子的质量也最高,因此胎儿畸形率较低,难产率低,妊娠期、分娩期和产后期的并发症最少。
但是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这个时间段往往又是事业的初始阶段,不少年轻人更愿意事业比较稳定的时候考虑宝贝计划,所以女性30岁以后生孩子的也不少,尤其是二胎的。
不少生二胎的女性都在30—39岁这个区间,只要夫妻双方身体健康,适合生育,一般都没问题,但是一般35岁之后,卵巢功能逐渐趋向衰退,卵子中染色体畸变的机会增多,容易造成流产、死胎或畸形。相信这也是越来越多女性在面临生育问题时会选择回归家庭的原因之一吧。

[url]http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